常州市涂料協會一屆八次理事會會議紀要
2007年4月28日下午,市涂料協會在常州光輝化工有限公司三樓會議室,召開了一屆八次理事會議。協會理事以上單位代表共25人參加了會議,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宇偉、市科教城管委會副主任朱向東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巫峽主持。
會上,全體理事就協會秘書處提交的二項提案:
1、 關于《協會理事會人事調整》的議案
2、 關于《增補協會常務理事單位》的議案
進行了審議,并一致同意常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朱一兵同志任常州市涂料協會秘書長,聘任科教城管委會副主任朱向東同志為常州市涂料協會名譽理事長。決定增補江蘇冶建防腐材料有限公司為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會上大家還就2007年協會組織涂料骨干企業,統一以“國家新型涂料產業化基地”名義集中參展方案和赴臺考察、交流方案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對組織參加7月4——6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涂料、建材展活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展覽會是大力宣傳國家級涂料產業化基地的大好時機,也是弘揚常州涂料品牌的最佳途徑。通過基地品牌宣傳活動,提升國家級涂料基地的形象,最終得益的是整個常州涂料產業,是常州涂料各個企業。基地骨干企業更應義不容辭、全力以赴。大家還對整個參展方案紛紛提出了好的建議。本次參展由協會統一組織、對展位進行統一設計特裝、并統一布展,特裝費由協會承擔,攤位費由參展企業分攤。在接受參展調查時,光輝、晨光、柏鶴、足跡、華光、福萊姆、寶新、大使等涂料企業紛紛表示愿意參加展會。
有關赴臺灣考察方案,大家認為這是一次促進兩岸涂料業相互學習、交流、促進發展的難得的機會,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巫峽還提出一個很好的建議,希望能乘此機會多學習和了解臺灣企業在精細化管理、成本控制方面的成功經驗,建議安排有關內容的培訓及實地參觀,協會表示將積極采納建議,完善并落實考察計劃安排,為考察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會上就有光輝、晨光、足跡、猴王、華獅、華光、天柱等企業報名參加。
為幫助企業熟悉和了解我市科技創新政策,方便企業執行,此次會議還特意邀請了市科技局法規處的李振華處長就《常州市科技創新政策》進行解讀,李處長重點介紹了有關科技稅收減免政策、引進人才、專利申報、
產學研合作、名牌、品牌、商標申報、制訂技術標準、建立創新技術服務平臺等項目的科技獎勵政策。并鼓勵企業在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中,要能夠積極爭取政府支持,來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會上李處長還就企業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的盲點、疑點以及面臨的困難等問題一一作了詳細的解答。使每個參會企業都受益非淺,在了解政策的同時更激發了大家科技創新的熱情,堅定了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的信心。協會還應企業要求,將在“五一”節后,邀請市稅務部門、科技局有關領導就政策的具體享受辦法、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等進行專場培訓和答疑。為企業用足用好市推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宇偉還在百忙當中出席了會議,并就如何做大做強常州涂料產業、如何深化協會工作作了重點講話。他指出:一、常州涂料產業雖然發展迅速,現在在全國也頗具影響力,但我們清醒地看到還存在著企業規模小、散、亂的問題,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競爭國際化的背景下,常州涂料產業要發展,一定要走國際化道路,開拓國際視野,與國際高手過招,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二、常州涂料雖然有特色,但企業間產品同質化問題、產品檔次相對國際名牌產品偏低的問題會制約常州涂料的發展,因此,各企業一定要走技術創新之路,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步伐、尋求差異化競爭,向著高性能、低成本、環保、綠色涂料的方向發展;三、近兩年涂料企業在創新體制建設、創新方法上積極尋求與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間的合作,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高速發展的產品技術我們的創新能力還微不足道,因此,他要求涂料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各種科技資源的整合,堅持產、學、研合作,來快速有效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做大做強常州涂料產業。
同時,王局還就如何深化協會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一、協會要繼續做好基地的宣傳工作,大力弘揚常州涂料品牌,擴大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常州涂料越做越響,越來越深入人心;二、要使常州涂料在全國涂料行業有位置、在大環境中有聲音,有條件的企業就要積極爭取加入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這個行業大組織;三、協會要加強對基地企業數據統計工作,并能將統計、分析資料編入《常州涂料》專刊。并要求協會近期要完成以下三項工作,分別是組織開展科技稅收政策和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專場培訓和咨詢活動;抓住有利時機,積極組織涂料企業申報高新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企業,為企業發展爭取寶貴的政府支持;組織涂料企業參加今年6月15日全市產學研大會。
最后,協會理事長張俊智作了總結發言,他強調:大家對王局的重要講話,不僅要多思考,更要抓落實;對協會工作,要站在常州涂料全局角度和行業整體發展的高度,積極認識、共同參與。
此次會議,因大家積極參與而熱烈;因內容務實而精彩;因集思廣益顯成效。